查看原文
其他

张继焦:《加拿大150年来的移民、种族与民族研究:回顾与展望》评述

摘  要早在殖民地时期,加拿大就作为一个多元移民国家而存在。而1867年加拿大建国后的一百余年间,政府更是在不同时期推出了不同的移民政策,导致移民类型及结构发生了相应变化。在社会多元性越来越突出的同时,种族与民族歧视问题也一直挥之不去。因此,在加拿大建国150年这个具有里程碑意义的时间节点,对加拿大的移民历史进行回顾,评估其对当代加拿大人的影响,以及展望未来的研究方向都是十分必要的。而且,加拿大作为世界上第一个推行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国家,了解其移民及相关政策的发展历史,吸取教训、学习经验,对于我国的多民族研究也是极为有利的。

关键词:移民;种族;民族;移民政策;多元文化主义;加拿大


2017年,正值加拿大建国150周年。由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的郭世宝(Shibao Guo)教授和黄伟民(Lloyd Wong)副教授共同主编的《加拿大150年来的移民、种族与民族研究:回顾与展望》(Immigration,Racial and Ethnic Studies in 150 Years of Canada: Retrospects and Prospects)一书于2018年正式由Brill Sense出版社出版。这本书汇集各家论文之所长,通过详细的实例报告与大量清晰的数据资料从多角度回顾了加拿大的移民历史,以及其对当代加拿大社会、政治、经济、文化等多方面的影响,并且勾勒出了未来加拿大民族与种族研究的大致轮廓。

加拿大人口共包括50多个民族成分,是一个典型的多民族国家;同样,我国也有56个民族,民族多元性丝毫不逊色于加拿大,两国就多元民族而言具有很大的相似性。因此,通过借鉴加拿大一百余年来的民族研究成果,吸收其中的合理之处与发展经验,能够更好地促进我国的多民族研究。但同时也必须意识到,加拿大和我国国情是根本不同的,这不仅体现在双方的社会政治意识形态不同,更在于我国的少数民族在历史长河中共同汇成了中华民族的凝聚力,尤其是在几十年前共同抵抗外侮时,中华民族的民族自觉性达到历史高峰。因此,我们绝不能将两者完全等同看待。

郭世宝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教授、博士生导师,并担任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会会长、《加拿大民族研究》(Canadian Ethnic Studies)联合主编、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务院侨办专家咨询委员等职务;主要研究方向是民族性、移民、跨国主义和公民身份。黄伟民是加拿大卡尔加里大学文学院社会学系副教授,同样也是《加拿大民族研究》联合主编;主要研究方向是民族性、移民、跨国主义和公民身份。

开篇是两位编者为此书所写的前言,主要是对加拿大移民政策的历史演变,以及150年来一直困扰加拿大民族与种族研究的一些重要问题进行了简要回顾。编者指出,在加拿大移民政策和民族种族多元人口之间一直存有一种错综复杂的矛盾,直至今日此势仍不减,甚至可以说出现了一种“互惠”关系。此外,不同群体之间的权力与资源分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到社会中多元文化的发展与融合。编者根据多年研究经验,将加拿大移民政策的演化历史分成四个阶段,并且简要概述了每一阶段的典型特征,继而点明自加拿大联邦建立后就一直挥之不去的种族与民族问题,以及近年来推出的法律和政策方案。同时,通过回顾历史脉络,进而研究当代问题,展望未来前景。最后简要介绍了本书以大致框架。

本书按主题可分为四部分。每一个部分皆以一个民族与种族问题为中心进行探讨,并且每部分首篇论文皆是站在批判性分析角度而作。第一部分主要关注加拿大移民和国家建设的历史发展进程以及两者之间的关系;第二部分主要着眼于当代学术界对加拿大种族与民族研究问题的相关争论;第三部分主要是对加拿大种族与民族研究问题进行回顾;最后一部分以两位著名学者对加拿大种族与民族研究的未来展望收尾。

第一部分包括四篇文章,主要关注加拿大移民及其国家建设的历史发展过程。尼尔森·怀斯曼(Nelson Wiseman)在《旷日持久搞建设:加拿大国家建设与移民》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加拿大移民政策和国家开发建设的历史脉络,以及两者之间的此呼彼应。作者对涌入加拿大的若干次重大移民潮进行了相关调查,认为移民政策本身就是加拿大不断推进的国家建设计划的外在反映。通过调查分析,作者认为,加拿大政府不断调整的移民政策导致了不同阶段的移民变化,进而重新设定了加拿大作为多民族、多文化和爱好和平的“后民族国家”这一国民认同的含义。作者认为,加拿大从来没有追求种族同质,而是追求各民族的独特性,进而使其成为一片相对开放的港湾,也赢得了爱好和平的国际荣誉称号。同时,虽然加拿大的多元文化主义令世人钦慕,但其中早期殖民者的影响和土著居民的存在在某种意义上也使国内问题复杂化。但加拿大社会一直就有足够强大的包容力,目前移民融合是主流,未来各民族文化相互交流、相互借鉴更是会蔚然成风。余全毅(Henry Yu)教授在《我们是谁?又何时汇成一整体?——值加拿大150年诞辰之际,移民历史对种族、民族与移民的重新定义》一文中,以幼年经历作为引子,从移民迁徙历史演变过程入手,主要关注种族差异(racial difference)这一概念,同时也为那些关注加拿大移民历史的普通老百姓提供了探讨的空间。作者从历史发展角度,将自1867年加拿大建国后的移民潮分为三次,并且指明随着政府政策的不断变化,加拿大这一民族社会不断被给予新的含义。作者认为,今日150岁的加拿大为其历史和多元性而欢呼雀跃之时,也必须认识到“加拿大人为何”这一民族概念是随着北美和澳大利亚殖民者的到来而逐步形成的,其本身就是种族和“白人至上”这两种概念相互交织的产物。虽然今日有些人指出历史不应该成为阻碍我们进步的记忆的负担,但实际上,人们所赞美的不是磨难,而是磨难之后的反思与奋起,历史不应该被选择性遗忘。同样,今日加拿大社会也必须正视他们过去的错误,知过能改才是今日全球化大势下之上策,才能使加拿大把握未来,更好打造多元社会。第4章中,大卫·伊斯特(David Este)在《非裔加拿大人:寻求乐土进行时》一文中指出,黑人迁移至加拿大的历史可以追溯至18世纪。虽说历史悠久,但是他们在社会中多为贩夫走卒,人微言轻,是加拿大第三大有色少数民族。作者对非裔加拿大人在加拿大的今昔生活进行了总结性回顾,指出自他们移民加拿大以来,一直面临着种族歧视与反黑人运动的压迫。不仅多年的奴隶生涯使得他们备尝艰难,而且今日在教育、就业、参军、刑事司法系统、公共场所等社会生活的方方面面都受到排斥。但值得肯定的是,不论是过去的种种歧视,还是今日所谓的ABR(Anti-Black Racism,反黑人种族主义)都在迫使非裔加拿大人不断砥锋挺锷,为不平而鸣,与此同时也增强了内部凝聚力。第5章中,尼鲁姆·帕那萨(Nilum Panesar)、约兰德·博迪·谢尔曼(Yolande Pottie-Sherman)和里马·威尔克斯(Rima Wilkes)合作撰写的《媒体镜头下的驹形丸号事件:1914年肆虐于各媒体的种族、经济与政治威胁论》一文,主要围绕1914年加拿大驱逐376名印度移民的“驹形丸号”事件进行探讨分析。当年,此事件也是引发国际媒体大规模报道的加拿大移民争论事件之一,当天当地报纸头版头条就是“印度人入侵”。他们认为,正是媒体对所谓的移民政治威胁大做文章(这也是媒体之痼疾),才引发了舆论哗然乃至道德恐慌,两个月后,移民船只得在加拿大海军巡洋舰的炮口监视下无奈驶向外海。媒体不仅将这些船民描绘成激进分子,而且视其为对英帝国以及加拿大社会的威胁,会带来政治混乱、经济竞争,是加拿大白人社会的眼中钉肉中刺,而媒体的种种行为归根究底都是种族主义思想在作祟。

第二部分包括4篇文章,皆是围绕当代加拿大社会中所发生的一些民族问题从不同角度进行讨论,并且用大量数据进行论证。罗莉·威尔金森(Lori Wilkinson)在第6章《加拿大民族多元性——人口统计学角度概述》一文中,通过仔细搜集分析加拿大历史上各民族(包括土著人、新兴移民、种族与宗教团体等)的人口数量、来源国、地理分布等详细数据信息,说明加拿大自诞生以来,一直是世界上最具有多元性的民族国家之一。但罗莉·威尔金森同时还指出,在我们为加拿大150岁生日,为今日加拿大社会文化多元性而庆贺之时,过去殖民地时期对土著人和长期以来针对其他移民和少数民族的种族歧视与压迫的残酷历史也绝不能被遗忘。但归根结底,虽然我们距离真正民族平等的理想乐园还有很长的路要走,但至少加拿大已经走上正轨,相信迟早有一天民族歧视会彻底成为历史。接着,安妮-玛丽·李文斯顿(Anne-Marie Livingstone)和莫顿·魏因费尔德(Morton Weinfeld)在第7章《加拿大社会中的黑人家庭与社会经济不平等现象》一文中,运用解释性与描述性研究方法,以在加拿大生活的黑人家庭、儿童、经济生活的状况与特点进行分析。通过调查研究,他们指出,相对于社会中大部分人,大多数黑人家庭及其后代的社会经济地位并不高。1986—2006年,黑人家庭和其他同等加拿大人家庭相比,经济差距呈现扩大之势。而且,黑人家庭在政府政策、刑事司法、儿童福利分配、受教育权利等多方面都受到歧视。总之,今日的非裔加拿大人仍然面临着最糟糕的民族与种族不平等问题。而且,和今日美国学术界及社会极其关注黑人不平等问题不同,加拿大一直对黑人问题视若无睹,冷眼相待。虽然自1986年以后,加拿大政府逐渐注意到黑人群体的这一问题,并着手解决,但相较于其他群体来说,他们仍然面临着不小的挑战,发展前景渺茫,而这需要社会从多个方面加以解决,其中政府政策尤为重要。在第8章中,维克多·阿尔莫尼(Victor Armony)在《拉美裔移民在加拿大的社会参与、认同与融合模式》一文中,以多年人口普查数据、调查以及各方面资料为基础,将注意力转向在加拿大生活的拉美人。阿尔莫尼从比较研究的角度出发,围绕加拿大不断增长的拉美人口这一客观现实,主要对人口增长模式、民族融合、认同、参与等问题进行分析;同时,作者还揭示出居住在魁北克省以外的拉美人在加拿大的文化态度、公民价值和群际关系。此外,虽然拉美人移民加拿大已经有数年历史,但大多数加拿大学者对其的关注仍然不足,特别是与欧美国家相比,研究资料更是少之又少,因此这是今后需要加强研究的一个方面。接下来,保罗·普里查德(Paul Pritchard)和霍华德·拉莫斯(Howard Ramos)在第9章《我们对于加拿大难童和青少年融合调查又知道些什么?》一文中指出,虽然加拿大在二战期间推行过一些不当的移民歧视政策,但现代以来,在人道主义难民援助方面,加拿大做出了很大贡献,这些难民在一定程度上得到了合适的安置。但其中也的确存在一些安置与融合问题,这就需要学者进行仔细的调查研究,发现其中的移民适应性困难与障碍,以更好地促进加拿大难民移民在当地的发展,保障其基本社会权利。作者先是对当代加拿大难童和青少年在当地的定居和融合经历进行系统回顾,主要从三个维度研究社会融合——语言和学习、社会与文化、身心健康状态。之后,作者认为运用纵向分析方法,恰当使用国家公布数据,适当关注次要移民地,以及运用关键性概念的通用定义等来进行研究是非常必要的。但其中存在两个障碍,一是对“童年”(childhood)与“青少年”(youth)的年龄范围界定不清,至今尚未达到共识;二是很多学者过于追求不同群体之间的共性,而忽视了个性研究,并且研究范围过于狭窄,仅仅局限于安大略、魁北克等省的大城市,忽视了对小城市的研究。因此,作者希望在以后的研究中学者可以更好地关注此方面问题,真正帮助这些前来加拿大的年轻人融入社会。

第三部分主要对加拿大种族与民族问题的研究历史进行简要回顾。前两章主要从宏观理论角度进行分析。埃尔克·温特(Elke Winter)和艾迪娜·马杜拉尔(Adina Madularea)在第10章《去往何处的加拿大:多文化国家内的公民国籍授予的流变》一文中,详细描述了加拿大自殖民时期到建国后国籍授予的历史演进过程及其阶段性特点。作者认为,随着加拿大社会多元化的日益突出,政府的国籍授予政策也在不断发生变化,但并非呈现出线性变化。作者将其分为4.5个阶段:第一阶段(1867年加拿大建国至二战)仍旧遵循英国殖民时期的法律法规;第二阶段(始于《1947年公民法案》颁布)的主要目标是打造一个和先前英国殖民地时期截然不同的加拿大国籍授予法;第三阶段(始于20世纪60年代)是制度大变革时代,国籍授予政策的去民族化越来越明显;第四阶段(哈珀保守党执政时期,2006—2015年)极力重塑加拿大国籍的民族化概念;而自2015年特鲁多政府上台以后,开始着手废除保守党的此类政策,但其政策倾向尚不清楚,姑且称之为4.5阶段。实际上,大多数加拿大人对于国籍授予的民族化是持否定态度的,因此,未来政府在制定政策时,必须考虑到公民意愿这一重要因素。接着,奥吉·富勒瑞思(Augie Fleras)在第11章《范登堡的“种族与种族歧视”研究——50年后的回顾》一文中,对范登堡1967年出版的《比较研究视野下的种族与种族歧视》一书进行了分析性评估。富勒瑞思首先指出,正是其翔实的内容使此书在20世纪70年代广泛流传于加拿大民族与种族本科教材中,而且今日仍可以引起很多读者的共鸣,许多研究都从此书中受到启发。但他同时也指出其中的遗憾之处,一是个人观点极其浓厚,二是今日多方面的研究已经远远超出范登堡的研究理论范围,诸如社会问题扩散、小问题激化、公民对完美社会的过分追求致使失望情绪的蔓延、微冒犯等。最后,作者指出要想解决这些早就扎根于加拿大社会的问题,就必须实行彻底的社会变革,甚至是对传统文化公约的大颠覆。第12章开始转入微观角度考察分析,皮特·格兰特(Peter Grant)和丹尼尔·罗伯森(Daniel Robertson)在《多元文化主义下的加拿大国民认同之本质——从社会心理学角度分析》一文中,从社会心理学、经验主义以及加拿大文化多元主义政策角度分析加拿大国民认同的本质。作者主要运用所收集的定性研究数据,以两份关于加拿大移民认同心理的调查报告为基础,得出了与一般认知不同的结论:两类不同的移民族群在国民认同感上是极为类似的。总而言之,不管是那些迁徙而来还是本土出生的加拿大人,他们都为自己是多文化民族国家的一员而自豪,虽然种族歧视的确存在,但大多数人都有着共同的民族认同感,并且愿意合力减少因种族歧视而带来的不稳定因素,从长远来看,这对于加拿大未来多元化发展也是极为有利的。

自“9·11事件”后,越来越多的学者开始转移兴趣于宗教研究,其中伊斯兰教尤为受到关注。因此,第三部分的最后两章主要研究了因加拿大社会中穆斯林问题的长期存在,导致原本就十分复杂的民族、宗教和性别关系变得更加错综交织。这也对学者关于此方面的研究提出了现实需求,要求学者在实地调查的基础上提出解决方案。在第13章中,卡姿米普(Abdol Mohammad Kazemipur)在《加拿大民族格局中的宗教因素:穆斯林》一文中,运用结构和相关理论分析法,以及基于经验主义的资料对“穆斯林元素”进行了评估。作者认为,由于大多数穆斯林是在推行“积分制度”之后才移民加拿大的,已经经过了仔细审查和详细评估,再加上移民人少类多,因此融入加拿大社会也算是成功的。然而,学界对穆斯林团体的研究一直未受重视。但实际上,穆斯林团体特殊的人口分布、政治因素与文化特点,导致其与来自其他地方的移民有很大不同,因此在加拿大社会政治话语中起着关键性作用。基于以上分析,作者从经济、社会、机构、媒体和社会心理等多种角度围绕穆斯林社会融合问题进行研究,指出:虽然穆斯林在加拿大受到一些不公对待,但实际上,他们已经基本实现了安居乐业,生活环境也较为和谐。因此,未来关于穆斯林的研究要把目光从政治制度实践转移到经济与社区背景中去,这才是符合时代潮流的。而艾伊莎·米扬·阿克拉姆(Ayesha Mian Akram)在《我非难题而是加拿大人:关于加拿大穆斯林女性融入社会过程的研究》一文中,从微观角度对穆斯林女性的个体经历进行研究,主要关注她们对“成为加拿大人”和民族认同感的看法。通过对穆斯林女性的个别访谈,作者认识到其实生活在加拿大的穆斯林女性深知自己在社会中受到歧视,尤其是针对她们诸如戴面纱等生活习惯,她们也为争取自己的权益进行了积极的反抗。然而,仅靠个人的努力是难以实现的,要想彻底清除她们所遭受到的不平等对待,政府需要采取一系列的改革措施,才能使加拿大“文化马赛克”这一称号实至名归。

本书最后一部分对加拿大民族与种族研究的未来进行了展望与畅想。在第15章中,奥吉·富勒瑞思在《加拿大例外论:从移民的社会到移民社会》一文中,探讨了促使加拿大从“移民构成的社会”成功转型为“移民社会”的动力。作者认为,“移民构成的社会”是从客观表象来描述加拿大社会移民之多这一事实,而“移民社会”则是视条件而定的,必须满足一定的要求才能得此称号。作者从加拿大移民和种族歧视的历史、全局结构,以及加拿大人对移民政策的态度等多方面进行研究,提出了“移民社会”必须要满足的几个条件,其中尤其关注了在加拿大国家建设中移民和政府政策之间的关系。最后作者得出结论,正是加拿大自称的“公正社会”反映出了其作为移民社会的本质,而移民社会又反过来促使加拿大为积极实现“公正社会”这一承诺而不断努力。最后在第16章中,维克·萨茨维奇(Vic Satzewich)在《加拿大民族与种族研究未来》一文中,提出现在人们对于加拿大有两种截然不同的看法——一是大部分移民和白人认为“加拿大是世界上最好的国家”,二是土著居民等认为“我们根本没有理由庆贺所谓的加拿大150岁”。作者认为,鉴于加拿大复杂的殖民历史以及持续多年的移民潮,我们很难彻底定性加拿大社会。而且,加拿大的确是一个富含机会同时也充满歧视的社会,未来到底会怎样谁也没有办法彻底说清。但作者客观指明,虽然加拿大和平与冲突、机遇与歧视并存,但加拿大一直作为一个完整的民族国家存在,从来没有因此分崩离析,这就是它的了不起之处。此外,作者还提出了加拿大未来的种族与民族问题研究的一些主题,比如大规模的移民、性别不平等、种族主义和土著居民问题等。他提出的这些问题都颇具挑战性,但也给学者在种族与民族问题研究中留下了充足的思考空间。

《加拿大150年来的移民、种族与民族研究:回顾与展望》是一本集加拿大建国以来多民族移民、种族问题于一体的综合性论文集。学者从不同的角度,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对加拿大社会中的移民与民族问题进行分析,指出其中不足的同时,也肯定了在过去150年内所取得的巨大成就。简言之,这本书涉及面较广,学者观点明晰,所收集的资料翔实可靠,可以作为我们研究加拿大民族的一本重要参考书;同时,也可以作为我国在统一多民族格局下进行民族发展比较研究的参考资料。

本书四大部分一直贯穿着一条主线,即加拿大社会历史与今日的民族问题及解决方案。来自各个领域的学者从不同的角度,结合长期的实地调查与详实的数据材料,对生活在加拿大社会中的土著人、华人、拉美人、穆斯林等分别进行了详细分析,并指出目前对这些群体的研究存在的不足,它们虽然角度各异,但都在竭力为各民族获得在多元社会中的平等合法地位,促进各民族共同繁荣发展而努力。该书不仅是加拿大150年来民族与种族研究的精华汇聚,更可以作为未来民族研究的重要参考文献。

加拿大移民政策与民族种族多元人口之间一直存在错综复杂的关系,特别是前者对后者的影响一直很大。即使在今日之加拿大,移民与多元(多元文化主义)之间仍旧存有一种“互惠”式关系。而且,权利与资源的分配也在很大程度上影响了多元文化与不同民族之间的社会关系。就加拿大民族、种族关系的历史而言,其本身就是150年来由英国和法国殖民统治转化为文化多元主义社会这一过程中所体现的由不平等到日益平等的历史演变。加拿大政府一直都在根据不断变化的国情与国外情况适时调整民族政策,并且一直在朝着多元社会的方向努力。此外,多元性不仅是加拿大社会与政府所追求的重要目标,也是目前全球化的一项重要战略与发展方向。可以说,作为世界上第一个真正把多元文化写入法律并推行相应政策的国家,加拿大在这方面的突出贡献,具有较强的典型意义与借鉴意义。因此,对于我国的民族研究尤其是如何解决不同民族间的矛盾问题也有一定的借鉴性。

我们在研究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的同时,必须对一些根本性问题做出区分。加拿大社会中的多元性是不同历史时期、来自不同国家、具有不同意识形态的民族与种族多元汇集而形成的;而中国各民族是在几千年“多元一体”的历史长河中以中华民族大一统概念为基础而逐渐形成的。正因如此,加拿大社会中的多元文化属于“文化马赛克”,各具特色,却缺乏统一的核心价值观的引导;而我国各民族文化既丰富多彩,具有个性,又长期在“天下一家”思想的影响下,共同耕耘了多彩的民族精神乐园。因此,我们在借鉴加拿大民族研究的同时,必须以两者在民族渊源、民族关系、民族文化等多方面的差异为前提。

笔者认为,从加拿大150年来的民族研究成果来看,有两点值得借鉴。

第一,民族与民族问题研究的综合化与专业化。早在加拿大联邦正式建立之前,就已经有学者针对民族与种族问题进行研究,并且开始探讨双语制框架下的加拿大多元文化主义政策。而且,可以说在过去的几十年内,从一般意义到批判角度等各种关于加拿大民族与种族问题研究的学术作品如恒河沙数,不胜枚举。近年来,综合性专著也相继出版。本书就是从不同角度对加拿大多年的民族研究进行了一个总结,虽说收录文章不多,但至少代表了加拿大民族研究的一个侧面。而且,每位作者都是在此领域进行了相当长时间的研究,并在多方面调查的基础上,广泛运用研究资料,针对某一方面或某几方面提出了自己的见解。他们角度各异,但都是以解决某一特定民族问题为导向。因此,关注民族问题的某一侧面,深入研究,这点是值得我们借鉴的;同时,某种民族矛盾不可能是非黑即白的,不同领域的学者运用不同的研究方法进行分析,也是必要的。

第二,在国家统一、民族团结的基础上发展各民族多元文化。加拿大政府在150年来的不断摸索中,针对如何缓和不同民族间的矛盾进行了深入思考,直至今日采取了“双语框架下的文化多元主义政策”,作为推行民族政策的基础,并且得到公民的广泛欢迎。其实,我国早就认识到了这一点,以此为基础提出的“民族区域自治制度”和“社会主义新型民族关系”等都是这一政策的外在表现,并在几十年的推行过程中不断经受实践的检验,体现出了很大的优越性。总结加拿大百年移民政策中所取得的经验和教训,认识到政府早期歧视性移民政策所带来的破坏性影响,可以更好地促进我国相关民族政策的发展与完善。




作者信息

张继焦,1966年生,博士,中国社会科学院民族学与人类学研究所研究员。



来源

文章原载:《加拿大150年来的移民、种族与民族研究:回顾与展望》评述,《国外社会科学》2019年第2期。

因文章篇幅原因略去注释。



推荐阅读

焦佩:70年以来日韩学界的中国观变迁

陈家林:英国刑事立法的新动向

张明楷:日本刑法的修改及其重要问题

高铭暄等:德国环境犯罪刑事政策的考察与启示

王树义等 I 恢复性司法治理环境犯罪的澳大利亚经验与中国镜鉴

李梁 I 德国环境刑法中的罪过形式立法及启示

2019年第2期目录

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

文章有问题?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